-
高跷在我国民间也称作高跷秧歌。在我国的全国各地都存在着一种民间舞蹈,居民舞蹈时都踩着很高的木板儿由此得名。高跷的历史源远流长,最有代表的高跷秧歌被当作一种技术表演,南北朝时期便有踩着高跷表演的画作。通常一般以跳舞的形式,有时候参加表演的人有
发布时间:2020-07-15 点击次数:13
-
秧歌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,秧歌有两种,一种是地秧歌,还有一种是高跷。 如果根据地区分,流行在东北三省(中国东北部),来源于中原一带结合了当地满族的文化,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东北大秧歌。东北大秧歌有三种表演形式,二人转、地秧歌、高
发布时间:2020-06-17 点击次数:75
-
高跷舞蹈,是汉族传统民间活动之一。踩高跷俗称缚柴脚,亦称“高跷”、“踏高跷”、“扎高脚”、“走高腿”,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,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。踩高跷技艺性强,形式活泼多样,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
发布时间:2020-05-13 点击次数:10
-
婺源县,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,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,赣、浙、皖三省交界处。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,被外界誉为“中国最美的乡村“。高跷舞蹈由于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的进程,东北的村落不断减小,传统的秧歌艺人也各奔东西,呈现
发布时间:2020-04-02 点击次数:14
-
踩高跷,是汉族传统民间活动之一。踩高跷俗称缚柴脚,亦称“高跷”、“踏高跷”、“扎高脚”、“走高腿”,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,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。高跷秧歌高跷多为木质,一般是用硬度比较大的槐树木制成。高跷
发布时间:2020-03-18 点击次数:22
-
中国十大民间艺术有彩灯、风筝、川剧变脸、民间舞蹈、戏曲,民族高跷秧歌等。1、彩灯彩灯也称为花灯,是一种照明器具,又是传统节日的应时之物。在中国民间,每逢节日或婚、寿喜庆之时,人们都要张灯结彩以示庆贺。正月十五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赏灯节,民间
发布时间:2020-02-12 点击次数:36
-
海城高跷秧歌属于大鼓高跷,是辽南高跷的一支,是民众十分喜爱的民间舞蹈。高跷舞蹈1、历史溯源海城是辽南高跷的发源地,关于海城高跷秧歌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诸于清光绪年间出版的《海城县志》:"清康熙十二年(1673年),牛庄古镇三义庙
发布时间:2020-01-31 点击次数:75
-
1、琴棋书画在中国古代,弹琴(古琴)、弈棋(围棋)、书法(毛笔)、绘画(国画)是文人骚客(包括一些名门闺秀)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,合称琴棋书画。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围棋是由中国首创,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,水墨画也是中
发布时间:2020-01-30 点击次数:39
-
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“节中节”——第10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今天举行升旗仪式,不日又将迎来五湖四海的艺术家,来到三江交汇之处,也是郑和下西洋时的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出发点,高跷秧歌与宝山居民共享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艺术活动。有意思的是
发布时间:2020-01-30 点击次数:47
-
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,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、耕耘,耘田的劳动,以敲锣打鼓,用来助兴,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。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,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形式,歌舞都统称为秧歌。现今广义的秧歌大致有三种类型:高跷舞蹈唱歌
发布时间:2019-10-12 点击次数:120
-
秧歌的起源,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、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,为了减轻面朝黄土,背朝天的劳作之苦,所以唱歌曲,渐渐就形成了秧歌;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“秧歌”起源于抗洪斗争。民族高跷秧歌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,为了生存,奋力抗洪,最后,取得
发布时间:2019-10-11 点击次数:97
-
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,又叫唱秧歌;农村秧歌游屯串村,高跷秧歌,又叫“跑秧歌”;城镇秧歌光扭不唱,又叫“扭秧歌”。解放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,二人一小组,一个“上装”(扮女的,又叫“包头的”),一个“下装”(扮男的,又叫“斗丑的”),叫做“一
发布时间:2019-10-11 点击次数:41